马克·扎克伯格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在 2004 年夏天搬到帕罗奥多。
导语:
由科技专栏作家亚当·费希尔(Adam Fisher)写的《硅谷天才》(Valley of Genius: The Uncensored History of Silicon Valley)近日出版,里面描述了硅谷各家主要科技公司的创业史,其中包括 Facebook 早期不为人知的故事。
为了撰写从 2004 年到 2005 年这段对 Facebook 发展极为重要的早期历史,本书作者采访了公司多个关键成员,以及对公司成立故事有所了解的其他人物,并以人物口述的形式呈现。
新书《硅谷天才》封面
2004 年,年轻的马克·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校园来到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多(Palo Alto)。当年,他和他的“小伙伴们”塑造了 Facebook 的原始文化,并且直到今日仍在影响这家公司。
看过电影《社交网络》(The Social Network)的人都知道 Facebook 的创业故事。在 2004 年的春季学期,Facebook 在哈佛校园诞生。然而,人们不常记得的是,Facebook 在哈佛仅呆了短短数月时间。那时候,公司仍叫“TheFacebook.com”,是位于硅谷的社交网络先驱 Friendster 的大学版。
马克·扎克伯格山寨出来的网站在大学校园特别受欢迎。因此,他和几个大学密友决定在学期结束后搬去硅谷,那个暑假他们把 Facebook 推向全国的其它大学。硅谷那时是互联网活动的所在地,或者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。
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前十年里,硅谷的传统观点认为互联网“淘金热”已然落幕。先到者早已瓜分机遇,格局已经建立,胜利者牢牢把握住了互联网,三年前的繁荣早已消逝。然而,没有人会把这些专门去跟扎克伯格讲,因为扎克伯格那时还是个无名之辈。当时的他,不过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年少大学生,沉迷于计算机的地下社会。他了解计算机,但除了这些以外,他什么都不懂——当他还在哈佛的时候,有人不得不向他解释像 Naspers 这样的互联网网站其实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。
但是扎克伯格可以闯荡。在那个决定性的夏天,他遇见了几个关键的硅谷人才,这些人一起改变了 Facebook 的发展方向。
这段口述史为我们呈现出来的,是一直影响 Facebook 至今的企业原始文化。整个公司从大家的玩闹中建立,它甚至谈不上是一家公司,而是在夏天喝酒、编程的一个借口。
扎克伯格的第一张名片上确实印着“我是首席执行官……bitch!”看起来,这位码农的态度仿佛一切都是个玩笑……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?
2006 年 3 月,扎克伯格在 Facebook 总部办公室
以下为书中 Facebook 相关节选内容:
Facebook 成立以前的互联网
肖恩·帕克(Sean Parker,Napster 创始人、Facebook 首任总裁):互联网时代差不多以 Napster 终结,接着是互联网泡沫——催生了社交媒体时代。
史蒂夫·约翰逊(Steven Johnson,著名作家和文化评论员):当时,网络本质上相当于“网页”的文学隐喻——然后是网页之间的各种超链接。那时还没有用户的概念。
马克·平克斯(Mark Pincus,基础社交媒体专利共同持有者):我认为 Napster 是社交网络的开端。对我来说,这是一个突破性时刻,因为我看到互联网可能会是这样一个完全分布式的点对点网络。我们可以架空那些大型媒体公司,彼此互联。
约翰逊:对我来说,这可能开始于 2000 年代初的博客。你开始看到围